我国慢阻肺患者超4000万人 专家:吸烟人群是慢阻肺管理的重点

  • 2017-11-20
  • |
  •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
  • 浏览次数:9116次

据了解,慢阻肺全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致死疾病,我国慢阻肺总患者数超过4000万人,主要是40岁以上吸烟男性,平均每分钟就有2.5人死于慢阻肺 。近期钟南山院士组织的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慢阻肺患病率高达14% 。

吸烟人群为何是慢阻肺管理的重点?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赵海金介绍,吸烟是慢阻肺最为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慢阻肺患者中大约80%~90%有吸烟史,且多数超过10年/支(每天抽一包,超过10年)。其次、烟雾中含有很多有害物质(焦油、一氧化碳、尼古丁等),吸入的有害物质一方面使气道上皮的纤毛破坏,功能受损,从而降低局部的抵抗力。另一方面能烟雾能促进气道炎症,粘液高分泌及引起气管的痉挛,导致气道阻力的增加。最后香烟烟雾还可诱导中性粒细胞释放蛋白酶,导致蛋白酶-抗蛋白酶系统的失衡,损害肺组织弹力纤维,从而进一步导致肺气肿的形成。研究发现肺通气功能正常的抽烟者在25年后,慢阻肺的累积发病率高达35.5%。近期也有研究报道肺通气功能正常的抽烟者,如果其弥散功能(可理解为气体进入肺泡后利用能力)下降,3年后患慢阻肺的风险超过20%。充分显示吸烟是慢阻肺发生发展的最为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戒烟是慢阻肺预防和治疗管理的重中之重。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戒烟可以改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的下降,降低慢阻肺发病的风险,减少急性加重、提高生活质量。赵海金表示,临床上有相当比例慢阻肺,哪怕疾病已经是重度的患者,仍然坚持吸烟。他指出,作为吸烟的慢阻肺患者:

首先,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对疾病严重程度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深刻认识到抽烟的坏处及戒烟的好处,患者家属也要积极配合。

其次,若对香烟依赖的患者,戒烟困难时应主动到戒烟门诊就诊,现在有一些药物如伐尼克兰,临床证实可帮助戒烟,且较少发生依赖;

三是,慢阻肺患者抽烟的家属也需要戒烟,减少诱惑,做到家中无烟。同时尽量避免到有吸烟的场所作业,避免吸入二手烟。

最后,必须认识到慢阻肺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预防和管理。

慢阻肺出院后为什么要重点监管?

慢阻肺急性加重是患者最为担心的事情,也是慢阻肺管理的核心。赵海金介绍,很多慢阻肺患者一旦出院,症状稍缓解就不再好好用药。研究表明,前一年慢阻肺急性加重可以预测下一年再次出现急性加重。因此有过住院的慢阻肺患者更需要重视平时的用药和管理。

首先,必须认识到,慢阻肺是一个可防可治的慢性疾病,急性期的及时治疗很重要,稳定期的管理同样重要。

其次,慢阻肺患者出院后需要按照医嘱规律吸入或口服药物,药物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症状,减少急性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并改善健康状态和运动耐量,患者切记不可自行停药,如若减药或停药,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第三,慢阻肺患者要尽量戒烟,做到家中无烟;同时留意室内和室外环境污染。此外,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体育运动及康复治疗,运动训练可改善运动耐量,减轻呼吸困难症状及疲劳感。对于严重的具有静息状态下低氧血症的患者,可考虑长期氧疗;部分重症患者,联合使用无创呼吸机通气可改善生存率及降低住院风险。

最后,患者需要学会评估自己的症状,如咳嗽、咳痰及气促等,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加重,需要及时咨询医生,避免等到疾病严重再到医院就诊。

赵海金强调,慢阻肺是个慢性疾病,预防急性加重是慢阻肺的基本目标,患者的依从性与疾病的预后息息相关。慢阻肺出院后需要重点监管,稳定期规范化管理需要医生的参与,更需要患者的配合。

医患问答:

患者:拍胸片能看出慢阻肺吗?

赵海金:胸片是常规体检的必备项目,临床上可以遇到很多的患者,拍胸片没有问题,但最后诊断为慢阻肺。很多慢阻肺患者早期无任何症状,或患者已经出现慢性咳嗽、咳痰、活动后气短症状,但胸片检查又是正常的。患者往往会觉得肺脏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这可能是导致慢阻肺不易早期识别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慢阻肺属于功能性疾病,拍胸片等检查看不出肺有什么异样,其实肺功能可能已经大打折扣,这也是很多患者当获知慢阻肺诊断时大感意外的原因。

慢阻肺像是一把藏在身体里的“慢刀子”,其病程呈进行性发展,从咳嗽、咳痰、气短到呼吸困难,最后引起全身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慢阻肺早期患者并不会重视自己的病情,因此经常当成感冒或认为生理机能老化而不能及时诊治。肺功能检查是慢阻肺诊断所必须的指标。因此建议对于年龄超过40岁应常行肺功能检查;如果有吸烟、慢阻肺家族史等危险因素,或有慢性咳嗽,咳痰等症状,建议35岁以上,除了胸片常规检查,应常规行肺功能筛查,以便更早地发现疾病并早期治疗。



综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