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题为“战胜卒中,再立人生”。为迎接第13个世界卒中日的到来,增强人们对脑卒中的重视,普及科学防治脑卒中知识,河南省脑血管病医院举办了大型科普宣传活动,同时设置义诊点,为患者和群众传授科学的卒中防治知识。
在媒体座谈会现场,河南省脑血管病医院常务副院长李天晓,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调度科科长燕重远,河南省人民医院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副主任、脑卒中绿色通道组长朱良付分别围绕《建立空地网络三位一体的卒中救护体系》、《卒中急救 120在行动》、《分型急救 专病专治》三大主题,介绍了卒中防治现状及紧急救治措施;朱良付主任、冯英璞护士长就记者提出的问题,给出了规范合理的解答,共同探讨卒中宣传防治新路径。
同时在这场媒体+患者的活动中,还邀请了卒中患者和家属,分享自己从得病到重获新生的心路历程。一位第二次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说,从自己发病到手术成功的20天里,有4位同样患有卒中的朋友、同事相继离世,只有他依然活着,并且病情逐渐好转。说到动情处,这位40岁的男人不禁潸然泪下。在场的媒体记者和患者家属也被泪水浸湿了眼眶。作为另一名卒中亲历者,45岁的张先生庆幸还能自如地参加这样的活动。
【防治卒中 时不可待】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是一组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脑卒中分为出血性中风(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中风(脑梗死)。
根据世界中风组织的数据,全球每6人中便有1人会于一生中罹患中风,全球每6秒便有1人死于中风。数据显示,脑卒中已然是我国居民第一大致残和致死的疾病,每年约有200万中风患者死亡,呈现年轻化趋势。
为了唤起全世界对卒中的关注,2008年,世界卒中组织将每年的10月29日定为世界卒中日(World Stroke Day)。
河南省脑血管病医院常务副院长、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主任李天晓介绍,河南是脑血管病大省,发病率在中国位列前茅。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和高经济负担“五高”特点,只有快速识别,科学防治,才能为卒中病人挽回生命健康。
“抗击卒中不只是专业医护人员的事,而是一项需要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长期项目。”
作为全国最大的卒中中心之一,河南省脑血管病医院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脑卒中救治流程,不仅技术实力雄厚、设施设备先进,更搭建了覆盖全省的“空地一体化”紧急救援网络,配备移动卒中车,开通了“脑卒中绿色通道”,通过与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无缝对接”和医院内部有力保障,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得到快速、及时救治。
此外, 河南省人民医院还依托互联智慧体系,对基层急救医生、社区医生开展培训,同时为普通群众普及脑卒中知识,以实际行动推动脑卒中抢救关口前移,全方位开展脑卒中早识别、快救治系列活动,也因此被评为当前中国仅有的7个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培训基地。
【熟记“中风120” 三步识别脑卒中】
快速判断症状是脑卒中救治的第一步,也是赢得抢救时间的关键,可谓“时间就是大脑”。
河南省人民医院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副主任、脑卒中绿色通道组长朱良付说,如果患者越早到达医院并获得治疗,那么生命得到挽救的可能性越高,预后越好。然而,大众对于卒中的救治普遍存在误区,当患者出现卒中症状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未能及时识别并送医,往往延误了最佳的救治时机。
特别说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只有6小时的治疗“黄金时间窗”。
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朱良付介绍说,除了基础的药物溶栓外,机械取栓是目前最先进的治疗方法之一,机械取栓是国际领先的技术,无论是开通的成功率、精准性,还是治疗时间窗的优势,都给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更加有效的手段。”
防大于治,他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警惕,并建议大家借助 “中风120”原则,快速识别脑卒中:
1看(1张脸): 不对称、口角歪
2查(2只胳膊):平行举起,单侧无力
0听(聆听语言):言语不清,表达困难
“如符合上述情況,应立即拨打120医疗急救号码,或快速前往附近有中风救治能力的医院就医,而不是留在家里自己观察,更不是反复找亲朋好友协商,贻误最佳的救治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