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火车长鸣,唤醒了繁忙的郑州北站,位于北站旁边的三北社区,有一家社区诊所,也随着火车的轰鸣声开始了它一天的忙碌,欢声笑语不时的从小小的诊室里飘出,回荡在繁华的大街小巷。小小的诊室,究竟有何魅力,吸引着源源不断地人群纷至沓来,又是谁在让欢声笑语飘向远方?
1996年,从河南中医药大学毕业的刘自然,被分配到医院工作,就在同学都羡慕他的时候,刘自然却做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他打算放弃大医院的工作,回到社区基层,回到百姓身边。“在我看病的过程中,我觉得基层百姓对看病的需求更大”。就这样,怀揣着服务百姓的信念,刘自然来到了金水区三北社区,此后便与三北社区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郑州市金水区沙口路三北社区,这里居住着几万人的铁路职工和家属,而且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虽然他们都有定点医院看病,由于子女也不在身边,出行看病不是很方便。突然有一天大家发现家门口有了诊所,心里暗喜,可是眼前的这位年轻人,有经验吗?能信得过吗?这样一连串的问题也涌现出来。不过也有人抱着试试的态度,去找刘自然瞧病,“别看年轻,技术却是杠杠的,人品更是优优的”。渐渐地一传十,十传百,门前的患者多了起来,而刘自然也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不管任何人,你只要拿真心对待他们,他们也一定会以笑容回报你”。在行医过程中,刘自然也渐渐从外来者,融入到三北社区这个大家庭,“我感觉自己就是三北社区的一份子,这就是我的家,给他们瞧病,也就是给我家人瞧病”。面对着络绎不绝的患者,刘自然都是耐心对待每位病人,从生活琐事入手,有时候病看好了,家庭矛盾也解决好了。因为和很多病人越来越熟识,虽然坐在诊桌前,聊的更多的是家常,看病的过程中还能帮他们调解家庭小矛盾,让他们心情愉悦,也是一件极好的事情。
大事小情,事无巨细,刘自然总是处处关心着这里的每一位居民,时不时的一句玩笑,总是让忙碌的诊所,焕发出别样生机。交谈声与笑语声编织在一起,如同一首永远不会暂停的交响乐,鼓舞人心。在居民心中,早已把刘自然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不管他们有病没病,都会到诊所里坐坐,和刘自然唠唠家常,来到这里,他们就会觉得很放心,说是诊所,其实这里更像是他们的家,是他们每天都会“打卡”的地方。
“小刘、刘仙儿、刘神仙”,这都是社区居民对刘自然的爱称,“我感觉自己做的还不够,有点不能承受之重”。为了不辜负大家的信任,刘自然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库,用更多更好更有效的方法,来解决他们最迫切的需求。在患者眼里,他们每个人在刘自然的心里都有一份健康档案,事事都能想在患者的前头,这也是他们为之称赞的地方。
一位卧床两年的患者,经过刘自然对其家人的悉心指导,让他们掌握康复训练的方式方法,老人的身体状况也逐渐好转起来,在我们采访当天,这位老人缓缓地为刘自然竖起了大拇指,对于刘大夫而言,每天的坚持都是值得的。
披星戴月,日转星移,刘自然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为患者服务上,但对于自己的家人,是他永不能提及的伤痛,特别对于孩子,刘自然更是有着许多说不出的亏欠。每天早上送孩子上学,是他和孩子都非常期待的相处时光,也就短暂的20分钟,不过这对于他和大女儿来讲都是弥足珍贵的事情。对于小女儿陪伴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上班的时候孩子还没醒来,晚上十点多下班孩子已经进入梦乡。孩子每次的翘首以盼,变成了一次次的失望失落。谈到这里,刘自然说出了最不想说的三个字“对不起”,内心的情绪再也掩盖不住,包含无奈与辛酸的泪水,从这位汉子的脸颊滑落。
在患者面前,刘自然把家人深藏于心底,也把对他们的爱,化成一份份动力,为患者诊断治疗。看到刘自然和患者相处时的开心快乐,看到患者脸上洋溢的幸福喜悦,家人也由不理解转变成全力支持。在我们采访当天,妻子段颖特意从单位赶回诊所,对于不常见到刘自然工作状态的妻子,她看到丈夫和患者之间的那份情谊是如此真诚,有些欣喜和骄傲,给了丈夫一个大大的拥抱,千言万语,都化成了无私的爱,默默的支持着丈夫前行。辛酸也好,无奈也罢,在此刻,一切都烟消云散。也正是有着家人的支持,刘自然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他的“大家庭中”,为保护每位家人的健康,尽其所能。
舍小家,顾大家,刘自然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的责任与担当,也许前行的路,充满着荆棘与坎坷,也许肩上的担子会越来越重,但刘自然从未后悔,他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正如他说的那样,我是三北社区的一份子,这份工作,我必须做好。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三北社区的居民也在用自己的行动回报着刘自然,一位80岁的老人,坐着公交车送来自家腌制的咸菜、一位90高龄的老人坚持让刘自然为自己瞧病、一位卧床两年的老人,为刘自然竖起了不愿放下的大拇指…
亲情每天环绕,暖心每天上演,随着时间的流逝,相信刘自然与三北社区的深厚之情,会散发出更加迷人的芬芳,感动依旧,温暖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