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医生养成记:勤奋 跨越 梦想 ‖郑大一附院感染病科二病区曾庆磊博士专访

  • 2018-08-29
  • |
  • 来源:河南公共频道健康同行
  • 浏览次数:9111次

他年轻有为,勤奋好学,作为北京大学的博士生,他是首位回豫工作的北京大学传染病学博士;

他谦逊儒雅,技高远,在肝病和发热的诊疗方面颇具造诣,引得全国的发热病人慕名而来;

他博学多才,精于科研,是目前河南省最年轻的副主任医师,河南省最年轻的“省级知名专家”;

医教研译,协同并进,他每天坚持工作14个小时以上,他让世界肝病医学舞台上有了河南的声音。

他学贯中西,精医善译,曾参与多部国际肝病巨著的翻译工作,奠定了他在医学专著翻译领域的坚实基础。

励志人生,专家养成,本期节目带您去认识一位我省年轻的知名专家曾庆磊。

1.jpg

曾庆磊,中共党员,医学博士,河南省级知名专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二病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特别擅长各种疑难重症肝病和发热待查的诊治。作为从北京大学毕业的博士生,他知识渊博,医技精湛,待人和善深得患者认可与爱戴。作为80年轻医生,他的患者却很多以河南为中心包括山东、山西、哈尔滨,北京等地的患者也是慕名而来。作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先进个人、郑州大学优秀共产党员、郑州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 曾庆磊获得了很多的荣誉,而荣誉的背后几年如一日,勤奋如初的努力分不开的。

2.jpg

庆磊1986年12月出生于河南商城县,中学时代他有两个梦想,一个是学英语做个翻译家,一个是学医做一个能为老百姓解除病痛的医生。但学英语就不能学医,而学医却有机会继续学英语。为此,品学兼优的他以优异的成绩报考了医学院校,并顺利考入北京大学进行博士学习。

3.jpg

十几年前,肝病特别是乙肝,被称为中国的国病,我国每年因乙肝相关死亡30万例,占传染病死亡第1位。在当时平均每10个人大概就会有1个乙肝病人,可以说乙肝患者数量庞大。当医生就要做一个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医生,患者数量最大的医生,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为此敢于挑战的曾庆磊选择了感染科。

4.jpg

人生,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机遇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勤奋的人。曾庆磊是个能吃苦,特别勤奋的人。在北京大学读博士期间,他的导师是全国著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福生教授。在解放军302医院,王福生教授每天下班很晚,但曾庆磊往往要比自己的导师下班更晚。有一天凌晨1点多,天空下起了大雪。5.jpg

当他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走出办公室,走向宿舍的时候,大院里留下了他第一串脚印……当第二天早晨6点多起床时,他看到雪白的地面上还只有他的一串脚印。直到那个时候他才意识到,在那个阶段,起码在那一天他是睡得最晚,起的最早的人。

6.jpg

7.jpg

那段时间,曾庆磊平均每天工作14小时以上,脚踏实地,忘我工作,曾庆磊博士获得了导师王福生教授的赏识,他被曾庆磊一丝不苟,勤奋好学的精神所打动。2012年,王福生教授受邀担任国际肝病巨著《希夫肝脏病学》第11版的主译。由于曾庆磊博士医学素养好,英语水平过硬,再加上他踏实肯干,王福生教授就把第一副主译的职位交给了他,由他来协助224.6万字的翻译工作。《希夫肝脏病学》是一部在肝脏病学领域享有盛誉的经典之作,堪称肝脏病学领域的 “圣经”,是全球肝脏病学界最具影响力的专著之一。该书翻译出版后获得了广泛好评,此书也奠定了曾庆磊在英语翻译方面的成就。

8.jpg

此后陆续有出版社找到他担任主译或副主译,如担任《西奈山肝病诊疗指南》(66.6万字)共同主译,《药物性肝损伤》(21.6万字)副主译等,完成这些教科书式医学英文论著的翻译,必须具备过硬的英语水平、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学术积淀。此外曾庆磊还经常担任国际性大型学术研讨活动的英语口译工作。理论指导实践,这些笔译或口译工作,让他在医学理论学习方面受益匪浅。

9.jpg

殷殷赤子心,浓浓家乡情。2014年初,曾庆磊即将从北京大学解放军302医院博士毕业,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北大传染病学博士,曾庆磊有足够的能力和条件留在北京的知名大医院,可在曾庆磊心中,作为从河南走出去的他,内心深处一直有个家乡梦,一直情系着家乡,情系着河南。一次偶然的机会,曾庆磊在美国华盛顿参加肝病会议时,遇到了郑大一附院感染科主任余祖江教授。作为同从信阳走出来的老乡,能在他国异乡相遇,也是人生冥冥注定的缘分。余祖江教授作为郑大一附院感染科的带头人,十分赏识年轻有为的曾庆磊,赏识他在临床和科研方面的突出成就,遂邀请他毕业后能到郑大一附院工作。

10.jpg

11.jpg

就在曾庆磊毕业前夕,求才若渴的余祖江亲自跑到解放军302医院,再次邀请曾庆磊回郑大一附院发展。让曾庆磊颇为感动的是,余祖江主任给他打电话时,他却没有接到,直到半小时后他才紧张的回过去,见到余祖江主任时,余主任就在医院门诊一直等着他。正是余主任的这个真诚,让曾庆磊坚定了信心,不管北京有多少发展机会,他也要回河南,而且要回到郑大一附院去工作。

12.jpg

13.jpg

14.jpg

作为医生,首要的任务当然是敬佑生命,救死扶伤。来到郑大一附院感染科后,曾庆磊发奋工作,精于科研,为了解除肝病和发热病人的痛苦,他一直勤勤恳恳,每个周六周日,都能看到他在医院忙碌的身影,甚至是在大年初一,他依然奔走在病房里,为患者带去最及时的救治和贴心的温暖。曾庆磊博士特别擅长各种疑难重症肝病和发热待查的诊治。在他的治疗下,很多面临死亡的患者,甚至是肝衰竭的患者,重燃了生命的曙光并康复出院。不仅是在河南,如今他的患者可以说来自全国各地,包括从北京地坛医院,解放军302医院里转过来的疑难患者。尽量让老百姓少花钱看好病,这也是曾庆磊博士努力的方向之一。

15.jpg

16.jpg

当然,医学和病魔的斗争从未有停止,在曾庆磊的记忆里,也有些无能为力的痛苦记忆。2016年3月份,他曾经和科室李志勤教授共同为一个等待高考的洛阳女孩看病。女孩当时由于吃了一种不明的药物导致急性肝损伤,并很快导致急性肝衰竭,而急性肝衰竭的死亡率高达90%。在救治过程中,女孩还反复强调希望能在高考前一个月能够出院,能够参加高考,她那种期盼的眼神始终留在曾庆磊的脑海里浮现。但最终他们竭尽所能动用全科室力量,也没能挽回花季少女的生命,这让他感觉非常沮丧,非常惋惜......

然而也正是带着这种遗憾和惋惜,激励曾庆磊在临床科研上加倍努力,希望再遇到类似病人时能尽快找到解决的方案,挽救患者的生命。

18.jpg

作为研究型医生,曾庆磊博士很多时间都花费在临床科研上。他希望用科研成果造福广大患者。如在乙肝母婴传播的阻断上,国际一惯做法是乙肝母亲怀孕的后三个月开始口服抗乙肝病毒的药物。但至于什么时候停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行业规范都不一样。于是曾庆磊开始了临床科研,他把乙肝母亲分为三组,分为产后立即停药,产后四周停药,产后十二周停药,研究发现,三个不同时间点停药的母亲,孩子都没有感染乙肝病毒,孕妇也都是安全的。研究结果提示乙肝母亲停药越早越好,既减轻了乙肝母亲的心理负担,又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这就是科研的价值和力量!

19.jpg

20.jpg

21.jpg

22.jpg

曾庆磊博士还利用自己的英语特长,除了开展翻译工作外,还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在科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曾庆磊一次次代表医院,代表河南,甚至代表中国,出现在国际感染病学的舞台,有学术交流,也有中国经验的分享。与国际接轨,从此在国际舞台上也有郑大一附院感染病科的声音。

23.jpg

24.jpg

25.jpg

26.jpg

作为郑大一附院的医生身兼数职,曾庆磊博士还承担着医学院的教学工作。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他觉得责任重大,作为老师就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目前他承担着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进修生、规培生的教学,当然作为老师,要有很深厚的临床功底,还要有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曾庆磊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希望把知识传播出去造福更多的医生更多的患者。医教研译,曾庆磊做到了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27.jpg

28.jpg

29.jpg

作为河南省最年轻的“省级知名专家”。曾庆磊博士还兼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肝纤维化学组副组长、重症肝病学组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各1项。发表论文40余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SCI论文12篇),包括在国际肝病领域顶级期刊Journal of Hepatology(IF=14.911)发表论文2篇,在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IF=7.357)上发表论文1篇等。

30.jpg

31.jpg

32.jpg

33.jpg

34.jpg

勤奋博学,不断创新,作为年轻医生,它从未停止过前行的脚步,为了肝病和发热病人他执着追求,甘于奉献,无怨无悔;治学严谨,技高德远,作为年轻医生,他谦逊儒雅,医教研译,协同发展,成绩斐然!一路走来,曾庆磊心怀感恩,他不忘恩师对他的悉心教导和一路扶携,不忘院领导对他的工作的认可与肯定,不忘科室领导对他的赏识和支持, 也感恩同事们对他工作的大力配合......作为郑大一附院的青年才俊,他奋发向上、勤于科研的治学精神也赢得了医院和社会的广泛认可,青年医生养成记,曾庆磊博士就是广大青年医生学习的一面镜子,一种榜样,一种力量!致敬医师节,我们为青年医生曾庆磊博士点赞!

35.jpg

36.jpg

37.jpg

38.jpg

39.jpg

曾庆磊,男,汉族,1986年12月生,中共党员,医学博士,河南省级知名专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二病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特别擅长各种疑难重症肝病和发热待查的诊治。2014年7月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内科学(传染病学)专业博士学位,博士期间先后受训于北大医学部和解放军302医院,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福生教授。兼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肝纤维化学组副组长、重症肝病学组委员。担任《西奈山肝病诊疗指南》(66.6万字)主译,国际肝病巨著《希夫肝脏病学》(第11版,224.6万字)第一副主译,《药物性肝损伤》(21.6万字)副主译,《免疫学前沿进展》(第3版)编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各1项。发表论文40余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SCI论文12篇),包括在国际肝病领域顶级期刊Journal of Hepatology(影响因子14.911)发表论文2篇,在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影响因子7.357)上发表论文1篇;其中2013年发表中国首篇介绍诺奖级新药索磷布韦(sofosbuvir)根治丙肝的SCI论文,2015年发表国际首篇因不洁注射导致小儿慢性丙肝的大样本抗病毒治疗研究的SCI论文,2017年2月8日发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篇“本土化”影响因子超过10分(IF=14.911)的SCI论著,亦是河南省感染病学界首篇影响因子超过10分(IF=14.911)的SCI论著。先后荣获“河南省级优秀毕业生”、“宝钢优秀学生奖”、“北京大学三好学生”、“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先进个人”、 “郑州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郑州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奖励30余项。在王福生院士的指导下,博士毕业论文被第65届(波士顿)美国肝病学会年会录用为大会主会场报告。


综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