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1日是第二十七次全国助残日,主题为“推进残疾预防,健康成就小康”。据了解,我国每年新增残疾人近200万,有46%的残疾人有康复需求。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有0岁至6岁残疾儿童约167.8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2.02%,每年新增0岁至6岁残疾儿童约19.9万人,康复是残疾人的急迫需求。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对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同时,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我国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正扎实、全面地向前推进。
政策——
加强顶层设计,提供服务保障
党和政府始终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法规政策不断完善。
30年前,我国创建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组织开展了白内障复明、小儿麻痹症矫治和聋儿听力语言康复“三项重点康复工程”,揭开了中国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的序幕。
国家先后制定、实施了7个残疾人事业发展五年规划,残疾人康复工作全面推进。“十二五”期间,40多万残疾儿童得到免费康复救助。
在有关方面共同努力下,残疾人医疗康复保障政策陆续出台。运动疗法、康复综合评定等29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障范围;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日常服药费用纳入城镇基本医疗门诊统筹或门诊特殊病种费用支付范围,贫困和重度残疾人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得到资助;重度残疾人医疗报销制度进一步完善。
2016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这是我国首个在残疾预防领域的国家级政策文件。《行动计划》要求,孕前健康检查率80%以上,产前筛查率60%以上,已管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规范管理率60%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起数、伤亡人数均下降10%以上,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80%以上……这些指标性规定,就是要从出生缺陷、发育障碍、慢性病、生产事故、精神疾病管理等方面控制致残风险。
2017年1月11日,《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获得通过,进一步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条例》强调加大对残疾人康复服务的保障和对相关事业的扶持力度。
中央财政和地方各级财政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初步建立了以社区康复为基础、康复机构为骨干、残疾人家庭为依托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省、市、县三级残疾人专业康复服务机构达到7000多个,2000多个县(市、区)普遍开展社区康复服务。最近4年来,累计1300多万人次残疾人获得康复服务。
预防——
降低致残风险,着力强基固本
对残疾人的关爱,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这种关爱,不仅体现在救助上,同时也体现在预防上。
“如果没有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后果不敢想象。” 刚刚喜得千金的山东青岛市晓梅夫妇说。经过筛查得知,他们的女儿携带致聋基因,如果不注意,造成听力语言残疾的可能性非常大。现在经过筛查,有了医生的专业指导,可以有效避免致聋因素,孩子可以健康成长,夫妻俩别提多高兴了。
我们每一个人在人生特定阶段都有可能面临残疾风险。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郑晓瑛教授说,调查显示,后天性因素是目前中国人的主要致残因素,采取适当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和控制多数残疾的发生发展。
肢残一级的胡雄华,今年61岁,32岁时因病高位截瘫,是杭州市首批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对象。社区医生将为其提供上门诊疗服务,针对病情设定康复方案,两年一次的免费体检,还实施健康管理、社区医疗和双向转诊、家庭病床、健康评估等个性化、多层次的医养护一体化服务。经过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胡雄华现在已经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当地残联还为其进行了两次家庭无障碍改造,方便其生活和出行。
大部分残疾是可防可控的,现代医学科技也为预防残疾提供了技术支持。一份来自世界卫生组织残疾预防与康复专家委员会的报告认为,利用现有技术可以使至少50%的残疾得以控制或者延迟发生。
“对于残疾人来说,康复是生命的重建,早一天得到有效康复,生命就会多一分希望。残疾人要实现小康,康复是非常迫切的需求,是所有残疾人和他们家庭的梦想,是他们接受教育、实现就业和充分融入社会的前提。”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说。
关爱——
创造良好条件,营造助残氛围
关心残疾人、尊重残疾人、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残疾人的观念愈加深入人心。
今年全国助残日期间,全国各地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残疾预防宣传教育活动——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于助残日当天举办“爱心随行 一路相伴”——2017年全国助残日公益徒步活动,通过徒步健走的方式向社会宣传残疾预防相关知识,倡导全社会了解、关注残疾人群,营造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氛围。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7—2020年)》,加强残疾预防工作,有效减少、控制残疾的发生、发展。
河北通过图片展览、发放知识册、传单等方式,向孕妇和新生儿家长普及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通过媒体和组织医学院大学生上街宣传等方式,普及残疾预防和残疾康复知识。
辽宁省开展辅助器具推广服务月活动,推广辅具科普知识,现场指导辅具验配、使用及维修;并在当天开通了《共享阳光》残疾人电视专题节目。
上海市在助残日当天举行上海市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展示广大残疾人通过参加体育健身活动,走出家庭、走进社区、融入社会,实现平等、参与、共享。
湖北省开展志愿助残残疾预防“阳光行动”,广泛发挥科教助残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作用,于助残日期间走进校园,宣传残疾预防知识。
甘肃省将贫困残疾人精准脱贫“百千万”行动列入2017年为民办实事计划,在全省扶持100个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100个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100个盲人按摩示范机构,培训1000名残疾人服务机构专业人才,组织1000名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术后康复强化训练,开展万人精准助听康复扶贫项目听力筛查,为1.3万名智力精神残疾人发放爱心定位卡。
……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让残疾人掉队。残疾人事业如同肩负重任的大船,满载着广大残疾人的炽热梦想,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 人民日报 》( 2017年05月22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