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既是守护” | 全省优秀乡村医生展播:秦爱澍

  • 2017-09-28
  • |
  • 来源:河南公共健康网
  • 浏览次数:10356次

1995年,从医学院校毕业后的秦爱澍,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靠着一把银针开始了他的行医路。在刚开始行医时,村里的大多数人都不相信,一个年纪轻轻的小伙子,能会看中医?为了打消乡亲们心中的顾虑,秦爱澍医生总是对他们说:“你们大可以试一试,如果不准,以后都不用来我看了。”村民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让秦爱澍医生号脉,当秦医生准确的说出他的症状后,很多村民的反应概括为一句话:还真有两把刷子呢。

久而久之,秦医生的名气也开始大了起来,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知道,村里有一位神奇的年轻中医,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来找他看病。渐渐地,秦医生靠着针灸,配合着中药的调理,能够为乡亲们解决疾病的痛苦,诊室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壮大。

在上卫校的时候,为了能够掌握针灸这门技术,他开始在自己的身上试验,第一次扎的时候,好多针都扎弯了,但是秦爱澍医生并没有放弃,老师看到他刻苦钻研的态度后,被他深深感动,把毕生所学倾囊而授,这对他以后的从医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没有时间点、病人随叫随到、没有白天黑夜”,这是秦医生扎根基层二十多年来最大的感受。特别是晚上睡觉的时候,有时候一晚上都能起来好几次。“我最怕的就是晚上的敲门声,不是因为不想起床,而是大多数情况下,他们能来敲你的门,就说明这个病很急,这就容不得你有任何的耽搁”。

有一次冬天的深夜,一位老人吃坏了肚子,一直在床上呕吐,他的家人都在外地打工,邻居听到声音后,赶过来看到老人躺在地上,神志已经开始不清楚,就马上跑到秦医生的家里,喊来了秦医生,看到这种情况,秦医生马上为老人进行了输液,渐渐地老人的病情得到了控制,秦医生一直守在老人的床旁,直到天亮了,看到老人的病情已经好转,他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又开始他新一天的工作。

由于村里有很多空巢老人,而且行动不便,秦爱澍医生义无反顾的挑起照顾他们的担子。“每天我都会去老人的家里,给他们量量血压,测测血糖,陪他们说说话,这已经成了我多年的习惯。”特别是村里的两位老人,一位眼睛失明,一位行动不便,每天秦医生都会去他们家,看他们一眼。虽然老人的眼睛看不见,但当听到那熟悉的声音时,老人便会喜上眉梢,她知道,是秦医生来了。每次来到这里,秦医生都会仔细的为他们检查身体,再陪他们唠一会嗑,这对老人来说,是最幸福的时刻。

村里的人很相信秦爱澍医生,不管是头疼脑热还是其他的病痛,他们都会来找秦医生看,有时候遇到秦医生外出学习,他们情愿拖着病,也要等到秦医生回来。在秦医生的眼里,他们之间不是医患之间的关系,而是家常事,村民们也常常说,来这里不像是看病,更像是来串门的。

2003年,非典侵扰中国,在当时秦医生不知道非典的严重性,他只知道,作为一名医生,作为村里百姓的健康守护者,自己有这个责任和义务冲在第一线。五十五天,他不顾个人安危,用自己微薄的力量,防守在第一线,为每家每户消毒,每天给全村人测量体温。他用五十五天的时间,诠释了一名基层医生的责任与担当,也赢得了村民们的认可。

面对屋里悬挂的锦旗,万万没想到秦爱澍医生讲出惭愧二字。他说:百姓给你这么高的荣誉,如果你不好好干,你就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他也常常说,自己做的还不够,不能由老百姓说的“差不多”变成“差得多”,他们既然需要你,就有你存在的价值。

“我希望时间能够停留下来,这样我就能一直守护在他们的身旁,我离不开他们,他们已经成为了我生命的一部分,一直为他们服务下去,不管谁叫,我都随叫随到”。这就是秦爱澍医生最朴实的话语,他用行走的脚步,缩短了和村民心里的距离,也用他无私的爱,承载着全村人的健康。



综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