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疼痛和呼吸、心跳等一样,是五大生命体征之一,在疾病的任何阶段,患者都应该享有“无痛”的生活,也是生命的基本权利。
癌痛是所有疼痛中种类最多、类型最全、机制最为复杂的一种,如果不及时治疗和干预,会导致患者会出现心动过速、血压升高、疲劳、出虚汗、失眠、厌食等功能性症状,使其对手术和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的耐受能力和效果显著降低,缩短患者的生存时间。
此外,疼痛还会给患者造成“病情复发”或“病情加重”的不良暗示,导致患者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状态,甚至对治疗丧失信心,产生轻生念头。
在临床中,更让医生揪心的是,有些患者对癌痛治疗有这较大的误解:
癌症伴随疼痛是种正常现象;
镇痛药吃了会成瘾,最好能不吃就不吃;
不良反应太多,我吃不了;
……
受这些错误观念的影响,导致不少癌症患者用药依从性差,进一步影响了癌痛的控制。
今天,药娃就对它们一一进行解读!
癌痛是癌症的一个伴随症状?!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癌痛是癌症的一个伴随症状,癌症好了这个症状自然就没有了。其实,癌痛已被认为是一种疼痛性疾病。
如果一个人原来有癌症,癌症是疾病,后来随着癌症的发展,患者又有了疼痛,这个时候他就两种病,一种病是癌症,另外一种病就是癌症引起的疼痛。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主要是由于癌症疼痛的本身可损伤神经系统。癌症疼痛不仅仅使患者难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疼痛不断向神经系统传入,持续对神经系统的刺激还会致使神经系统本身发生损害。
因此,千万不要认为癌痛的治疗意义不大,抗癌治疗是本,镇痛治疗是标,任何时候都需要标本兼治,相辅相成。
镇痛药吃了会成瘾,最好能不吃就不吃?!
治疗癌痛最基本的方法是药物治疗。因为镇痛药物具有止痛效果好,使用方便,起效快等特点,与癌痛介入和外科镇痛方法相比,比较安全,患者可以在家中使用。
因为担心服用镇痛药会成瘾,导致癌症疼痛逐渐加重,或者考虑开始治疗时就用强力镇痛药,到了末期可能没有其他镇痛药缓解。很多癌痛患者都是在“忍无可忍”时,才开始服用镇痛药。
事实上,镇痛药物的种类有很多,临床是根据疼痛强度的不同,而选择不同强度的止痛药物,现阶段癌痛药物治疗较为推崇的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癌症疼痛三阶梯止痛疗法:
疼痛评分是以0~10分来计算的,由患者自我对疼痛打分,疼痛可以忍受,不影响正常生活,不影响睡眠为轻度疼痛,疼痛评分为0~3分,一般使用第一阶梯止痛药,例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或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
而到了疼痛影响正常活动与生活,疼痛评分达到4~6分时,则属于中度疼痛,需使用第二阶梯用药如可待因、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等药物为代表的弱阿片类镇痛药。
当癌痛到达剧烈、难以忍受的重度疼痛时,疼痛评分则为7~10分,患者正常的睡眠,饮食都会受影响,这时需要使用第三阶梯药物,即阿片类药物,其代表药物有吗啡、羟考酮、芬太尼等。疼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尤其是癌痛患者,因此在出现疼痛时应当立即开始止痛治疗。
第一阶梯的药物是不具有成瘾性的,而二、三阶梯的药物对于无痛的正常人使用是具有成瘾风险的。第二、三阶梯的药物均为处方药,且需要按照麻醉药物管理规定,进行特殊管理。
对于患者所担心的成瘾风险,在医疗环境下,吗啡等阿片类药物用于镇痛其引发成瘾的风险非常小,因为药物滥用者使用阿片类药物是为了寻求其带来的欣快感,而对于重度疼痛患者,其作用仅仅是镇痛。
癌症患者如果严格按照医生指导,服用阿片类药物的缓控释制剂止痛,是不会产生欣快感和依赖性的,基本不会出现成瘾。临床实践证明,当癌痛的病因得到控制即治疗肿瘤本身后,大多数患者都能够逐渐降低使用剂量直至最终停止使用。所以大可不必为此担心。
服用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药物会出现天花板效应,就是当药物达到一定剂量时,它的止痛作用就达到了顶点,此时再服用更大剂量的同类药物,止痛效果也不会增加,如果疼痛不能缓解这个时候就要及时更换第三阶梯镇痛药了。
而第三阶梯阿片类药物如吗啡,则没有天花板效应,其剂量不断增大可持续加大止痛强度,但为了防止不良反应以及成瘾风险,一般这一过程较为缓慢和持续,这一不断增加剂量的过程,在临床上被称为滴定。所以患者们大可不必担心会无药可用。
镇痛药只要正确合理的使用,其实是非常安全的。缓解疼痛是每个患者的基本权利,因此不要忍痛,有了疼痛就要合理使用镇痛药。
出现不良反应时应该立即停药?!
服用阿片类药物可能会产生包括:恶心、呕吐、头晕、嗜睡、便秘、排尿困难、多汗以及皮肤瘙痒等在内的多种不良反应。因为这些不良反应,不少患者会选择立刻停药。
但实际上,除便秘之外,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大多都是暂时性的,多数患者在使用阿片类药物1~2周后出现耐受,大部分不良反应会减弱甚至消失。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更换给药途径、药物种类或甚至更改止痛方式来减少此类不良反应的发生。
药娃温馨提示:
持续有效地缓解疼痛,避免或减少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