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咳与湿咳 用药大不同

  • 2018/02/28
  • 10:46:41
  • |
  •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
  • 浏览次数:2986次

隆冬时节以来,呼吸科门急诊人数增长迅速,“咳嗽”是患者最常见的主诉症状。面对“咳嗽”,止咳药物成了必备之选。然而,当前咳嗽药物品种繁多,且多为复方制剂,即在同一种药品中可能含有止咳药、祛痰药、抗过敏药物、平喘药、中药等成分中的一种或多种。如何正确使用止咳药物,成为众多患者关心的焦点。鉴于“咳嗽”背后的病因复杂,在此仅分享一些日常咳嗽的用药对策。

镇咳药物应用窍门

■ 咳嗽不宜盲目用药,寻找病因,适当止咳。

■ 湿咳化痰联合止咳,干咳镇咳兼顾抗过敏。

■ 复方制剂成分复杂,用药前知晓不良反应。

■ 久咳不止及时就医,医生指导用药为上策。

久咳不愈应及时就诊

咳嗽是一种反射性防御动作。但如久咳不止影响工作与休息,则应视作病理状态,务必及时就诊。特别是合并以下几种情况:咽痒不止、夜咳不寐、肌肉骨骼疼痛,声音嘶哑,尿失禁,恶心呕吐,剧烈咳嗽可致呼吸道出血,甚至诱发晕厥、自发性气胸、肋骨骨折等。需要注意的是,导致咳嗽的病因众多,如病情迁延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

咳嗽应区分“干湿”

“干咳”是指咳嗽无痰或痰极少,不易排出的表现,大多干咳患者往往伴有咽喉部瘙痒,在特定环境持续性阵咳以及夜间咳嗽无法入眠等临床表现,多见于感冒后期、过敏性咳嗽等。在原发疾病治疗基础上,推荐应用中枢镇咳药。“湿咳”伴咳痰,痰液滞留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症状,因此,治疗上祛痰优先于止咳,止咳联合化痰往往呈现“1+1>2效应”。与之相反的是,“湿咳”阶段,过分应用止咳药不仅不利于痰液的排出,容易造成痰液中的细菌微生物在肺内集聚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

“中枢镇咳药”需慎用

药名中带“因”字和“芬”字的止咳药物通常含有中枢镇咳成分,例如可待因、右美沙芬,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延髓呼吸中枢而发挥止咳作用,适用于剧烈干咳与刺激性咳嗽,尤其适用于伴有胸痛的剧烈干咳,夜间咳嗽尤为有效,10~30分钟起效,维持5~6小时。对于痰多者应当慎用或禁用,以避免炎症的加重、呼吸道阻塞或窒息的发生。

可待因属阿片类生物碱,可抑制延脑呼吸中枢,镇咳作用强而迅速。含有可待因的中枢性止咳药具有一定的成瘾性,反复应用会对健康产生威胁。此外,还具有一定的呼吸抑制作用,在超剂量滥用时,可能会导致呼吸抑制,并可抑制肠道蠕动而引起便秘。而外周性的止咳成分常见如苯佐那酯、那可丁、苯丙哌林等,通过抑制咳嗽反射弧而发挥作用,适用于轻度刺激性干咳与阵咳。

特殊成分止咳药如何用

抗过敏药物或抗过敏成分的止咳药适用于因接触过敏原而引起的咳嗽。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酮替芬、西替利嗪、顺尔宁以及复方甲氧那明均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可引起嗜睡、口干等,极罕见的情况是会诱发癫痫,故而不宜长期服用,驾车、从事高空作业及精密仪器操作的患者也应谨慎服用。

含有平喘成分如麻黄碱的咳嗽药有助于松弛支气管平滑肌,适用于伴有轻度气喘的咳嗽。但需注意的是麻黄碱可引起焦虑、头痛、心悸、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所以也不宜长期服用,为避免服药后失眠,也不宜晚上服用。

中成药镇咳靠谱吗

含有中药成分如川贝、桔梗、甘草等的咳嗽药一般适用于慢性、轻微的咳嗽,不适用于急性咳嗽与剧烈咳嗽。虽然传统认为中药成分较温和,安全性较高,但由于其不良反应的未知性,长期服用仍须慎重。

值得注意的是,咳嗽时急着服用咳嗽药是不明智的,应先查找引起咳嗽的原因,针对病因治疗,从根本上治愈咳嗽。只有当咳嗽较为严重,影响到工作与睡眠时,才应根据具体病情,如咳嗽的轻重、有痰无痰、喘与不喘等,选择不同组分的适宜的咳嗽药物。



综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