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完新冠疫苗第一针,你一定要知道的10件事 ​

  • 2021/07/08
  • 18:32:49
  • |
  • 来源: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wm/20210708/content-1241157.html
  • 浏览次数:2443次

想必你也正好接种完了第一针

打完第一针
只是接种新冠疫苗的开始
你可能遇到了一些
新的、接种后的烦恼……
别急,今天都给你讲清楚

821625732751040.png

需要打几针,取决于你接种的疫苗类型。

目前国内应用的新冠疫苗,有 3 大类 7 小种:腺病毒疫苗(1 针,仅有1 种)、灭活疫苗(2 针,有 5 种,最新获批的是昆明的医科院生物所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3 针,仅有 1 种)。

需要打几针、每次打多少量、打针的间隔时间、年龄范围……背后都有严格的临床试验研究。

严格按照推荐的程序完成接种,该打几针就打几针非常必要。

例如灭活疫苗的第 1 剂接种后,可以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起到动员作用,但产生的抗体水平低、持续时间短。第 2 针打过之后能激活免疫记忆反应,快速、大量产生更高水平的抗体,达到好的预防效果。

未来有没有可能需要再补几针?科学家们还在研究这三种疫苗的免疫保护持续时间。

目前的新冠疫苗分为 3 大类 7 小种。

大原则是:不同「类」的新冠疫苗不能混合接种,同「类」不同「种」的,特殊情况下可以混种。

也就是说,腺病毒疫苗、灭活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它们之间不可以混合接种。

但同种类型不同厂家的新冠疫苗,例如北京生物、武汉生物和北京科兴生产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跨地区接种、临时的该厂家疫苗缺货时,可以考虑互相替代接种。

    

没按时打第二针不代表第一针白打了,尽快去接种就好。
灭活疫苗 2 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 ≥3 周,第 2剂在 8 周内尽早完成。如果已经超过了 8 周还没有接种第 2 剂,那么也不需要重新接种第 1 剂,仍然是尽早接种第 2 剂即可。

重组亚单位疫苗需要接种 3 剂,第 2 剂尽量在接种第 1 剂次后 8 周内完成,第 3 剂尽量在接种第 1 剂次后 6 个月内完成。万一超出 6个月的话,也只是需要补种未完成的剂次。

目前我国对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没有地域限制,如果接种第一针后去了其它的城市,可以在新居住地安排接种第二剂疫苗。

皮疹不一定是过敏,需要医生来判断。
引起皮疹的原因很多,过敏只是其中一种。
接种疫苗后发生皮疹的,尤其是急性发生、范围较广的皮疹,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由医生判断皮疹的类型、严重程度、发生原因并采取处理措施。

接种疫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称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有的与疫苗有关,有的只是正好发生在接种疫苗之后,属于时间上的巧合。
因此,接种疫苗后出现身体不适,怀疑是疫苗的副作用,在积极就医处理的同时,也需要向接种疫苗的医院/场所报告。

从目前公布的数据看,新冠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是 11.86/10 万剂次,主要是高热、接种处硬结红肿等一般不良反应,严重的不良反应病例发生率为 0.07/10 万剂次。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中明确指出:在接种后发现怀孕或在不知道已经怀孕的情况下接种了疫苗,不必终止妊娠,就做好孕期检查和随访就可以了。
不过第 2 针新冠疫苗建议暂缓,等分娩以后或者哺乳期结束再考虑接种。

灭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可以继续哺乳,腺病毒疫苗要谨慎。

如果接种的是灭活疫苗或者重组亚单位疫苗,不会有让宝宝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目前也没有发现接种后哺乳会对宝宝造成任何不良的影响。
从其它的灭活疫苗使用的经验来看,接种后哺乳都不会影响到宝宝的健康,更不会影响到宝宝的生长发育。可以继续正常的母乳喂养。

疫苗确实不能 100% 防感染,但不代表它无效。
据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院长雷春亮说:「在这次的本土感染病例中,发现有 4 名患者注射了第 1 针新冠疫苗,还没来得及打第 2 针,就被感染了。而只要是接种过 1 针,哪怕没有完成完整接种,病情也都不重。」
按照程序尽早完成接种,就能尽早获得免疫保护。这始终是接种新冠疫苗的关键点。

个人要做好预防,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尽量避免非必要旅行。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子健建议,个人要做好预防,包括在公共场所戴口罩,注意个人的手卫生,注意呼吸道礼仪。另外,中风险、高风险地区人员尽量避免非必要的旅行,减少疫情跨地区传播。如果在旅行途中发生了发热、呼吸道症状,要及时退出旅行,避免和其他人接触,及时就医,特别是到有发热门诊的规范化的医疗机构去就诊。

关键词: 

新冠疫苗新冠病毒皮疹哺乳感染

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健康界和谐医疗






综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