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织密登封市胸痛急救网络,打通胸痛救治最后100米,1月18日,登封市胸痛全域救治模式建设工作会议暨授牌仪式在登封市总医院召开。现场,河南省胸痛联盟主席、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高传玉教授,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胸痛中心办公室—全程管理创新组主管、河南省胸痛中心负责人姬娜及河南省胸痛中心执委会委员郑晓晖,郑州市胸痛质控中心主任、郑州市胸痛联盟秘书长杨平及登封市卫健委、登封市总医院负责人向全市351家医疗机构的医生代表授予了登封市胸痛救治点的牌匾。
登封市石道乡阮村村医高彩霞说这个胸痛救治点的设置很有必要。“作为一名村医,这次能成为咱们登封市胸痛救治网络中的胸痛救治点,这件事做的很有意义。现在,患者来的时候,我们会按照登封市胸痛中心要求从鼻子尖到肚脐以上有疼痛要拉一个心电图,排除心梗的症状。”
和她有同样感受的塔沟武校校医院医生许会宾表示,胸痛救治点的设置将能更好的为师生服务。“我们塔沟武校人数比较多,学生、教职工等加起来大约3万多人,做的心电图能直接通过网络传到登封市总医院胸痛中心,一旦检测出有胸痛的情况发生,第一时间胸痛中心医生会指导我们通过绿色通道进行转诊救治。”
心血管疾病尤其是急性胸痛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点,且基层农村地区已超过城市。胸痛救治点的建设,是胸痛中心建设向基层群众延伸,全面提升基层胸痛急救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2024年,登封市卫健委组织专家通过对全市一、二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培训的指导、考核、现场核查,此次共有351家医疗机构完成胸痛救治点建设。
“胸痛疾病的黄金救治时间是120分钟,我们希望通过心电一张网、胸痛救治哨点的建设来真正实现全域覆盖,在第一时间能做一个心电图,把救治的时间缩短,从而更多使病人的心肌、心脏功能得到保护,这样有利于病人恢复到正常生活中去。”河南省胸痛中心执委会委员、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急诊科主任郑晓晖说,“登封市胸痛中心全域胸痛救治模式的建成特别有意义,它不仅完成了心电一张网的铺设,另外胸痛救治哨点的建设还涵盖了包括部分民营医院在内的一二级医疗机构和全市所有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近年来,为全面推进登封市胸痛全域救治体系建设,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等高危胸痛疾病的早期发现及救治能力,加强规范化诊疗管理,降低死亡率,登封市人民医院(登封市总医院本部)作为区域内唯一一家通过中国胸痛中心(标准版)认证的医院在中国胸痛中心“全域覆盖、全民参与、全程管理”三全模式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救治流程,持续缩短患者救治时间,铺设了覆盖登封市域内“市级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远程心电会诊网络,免费安装远程心电图机420台,引导全市13家乡镇(街道)分院规范化建设胸痛救治单元,实现了县域内胸痛单元全覆盖,打通胸痛协同救治“最后一百米”,积极推进胸痛救治点建设,实现胸痛救治工作向基层农村卫生服务网底延,打造15分钟急救圈,初步形成了以“全域覆盖、全区联动、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面提升”为特色的“五全”胸痛救治模式,建成了分工明确、协同有力、转运顺畅、信息共享的县域三级联动急性胸痛分级诊疗模式。
“此次登封市胸痛全域救治模式建设的建成标志着登封市胸痛救治体系建设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胸痛中心办公室—全程管理创新组主管、河南省胸痛中心负责人姬娜表示未来将把登封模式向全国推广,“登封这样一个县乡村一体化的救治模式在我们全国层面也是为数不多的,尤其是在我们河南省,是全省第一家,起到了示范表率作用,助推了全省、乃至全国县域胸痛全域覆盖救治体系的建设,从而真正惠及患者,为健康中国、健康中原建设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