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优秀基层医生:王淑萍

  • 2019-06-17
  • |
  • 来源:河南公共频道健康同行
  • 浏览次数:12385次

繁华的街道,映衬着繁忙的身影,在青葱浓郁的树荫下,总有一抹身穿白衣的亮丽风景线,在街道上不断的穿梭前行;他们时而驻足讲解,时而面露微笑畅谈。不忍挥手的背后,总有一丝丝不舍;透过玻璃门,忙碌的身影也为这个炎夏,增添了抹不去的热情。让我们跟随她们的脚步,一起去探索这背后的故事。

位于新郑市中华路上的张玉庄居委会卫生所,已有30年的历史,而谈起它的创始人:王淑萍,社区居民更是赞不绝口:人民的好医生、人民的勤务员、人民的白求恩,这是一位80岁老人的肺腑之言,更是众多社区居民的心声。

1989年郑州医专毕业的王淑萍,回到了新郑市,在中华路上开办了社区诊所,开始了她三十年艰苦卓绝的行医路。有过苦、有过泪、有过迷茫,但从未退却…

“我从来没有后悔行医,这就是我的价值所在”。从王淑萍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她对医学的执着、对居民的负责、对自己的无悔。她用行动完美诠释了一名基层医生的责任与担当,很累、但很自豪。

这三十年来,王淑萍不仅守护着这一方百姓的身体健康,久而久之,与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亲密起来,只要居民来看病,都会给王淑萍带点吃的,能看到王医生吃了自己带的东西,他们就会觉得很舒心,认为王医生没有把他们当成外人。王淑萍总是说自己是吃百家饭“成长”起来的,居民们也都说“我们都是一大家子”。

坚守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她那柔弱的肩膀上还承担着社区8762人的健康管理重任。每天除了正常的坐诊外,王淑萍还会带领团队,去老人的家里进行回访,在老人眼里,王淑萍就像他们的子女,有淑萍在身边,全家人都放心。

健康宣教看似枯燥无味的工作,在王淑萍看来,却是意义重大。特别对于社区的老年人来说,能够提前让他们预防身体疾病,显得尤为重要。每天王淑萍都会抽时间,为辖区居民分发健康宣传手册,讲解健康知识,“她就是我们名副其实的健康大管家”。

王淑萍的医者之心,不仅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认可,还得到了新郑市卫健委的认可,为她颁发了“优秀乡村医生”、“先进村卫生所”等荣誉。数不清的荣誉证书,犹如一份份沉甸甸的责任,不断激励着王淑萍继续前行。

不过荣誉的另一面是超负荷的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年过半百的王淑萍身体也有些吃不消,但王淑萍从未放弃过她挚爱的医学事业。“只要能走进诊所,我就感觉所有的病都没了,心情就会特别好”。也许这就是说不清的挚爱与眷恋,诊所永远是她最好的一剂良药。

2012年,王淑萍患上了急性滑膜炎,身体上的疼痛,让她刻骨铭心,就连正常的行走都变成了奢侈,“我也变成了患者”,王淑萍笑道。即使如此,她也没有停诊,打着针,依然坐在问诊桌前,为患者诊断开处方。家人同事也是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好多人都劝她休息好再看,但都说不动王淑萍,“我只有坐在问诊桌前,就不感觉到疼”。

经历了三年的“患者”身份,王淑萍的病情也基本痊愈,“我感觉这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我又能继续为患者看病了”。仿佛在王淑萍的世界里,看病,成了她的全部,其他的一切,都是微不足道,而这种角色的转换,更能让她体会到患者的心情。

三十年来,王淑萍靠着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评,但多对于自己的家人,永远是不能提及的痛。在母亲生病期间,她白天依然坚持坐诊,只有到了晚上,才有时间去看一眼熟睡中的老母亲,其他时间都是自己的家人在照顾,说到这里,王淑萍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脸颊流下了愧疚的泪水。不仅对自己的母亲,对自己的孩子、丈夫,她感觉自己没有尽到一名母亲、妻子的责任。也许最对不起的人,就是家人,但最支持她的人,也是家人。

正如她的丈夫所说,虽然对妻子也有过抱怨,但更多的是理解,是支持,特别是看到患者脸上洋溢的笑容时,他们也都理解了王淑萍这么多年所做的一切,理解了她的坚持。

患者的一个赞,也许不能带来任何获益,但这种力量却让王淑萍感到很自豪,很有成就感。每当看到墙上悬挂的锦旗,王淑萍总会在心里暗暗加劲,争取下次做的更好,为患者服务的更好。

最让王淑萍自豪的,就是她带领的这个团队,分工明确、同心协力,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位置上发挥着最大的价值,而且很多同事跟随王淑萍有近二十年的时间。不仅如此,三十年来,王淑萍也培养了不少护士,如今,大部分都成为了护士长,说到这,幸福的自豪感,让一切烦扰、愧疚都消失的无影无踪,成就感便来源于此。

如今五十五岁的王淑萍,依然没有停止探索医学的脚步,为了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她从未放弃过任何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我只要还能动,就会一直学习下去,为这一方居民一直服务下去,把这个一直工作用心做下去”。

风风雨雨三十载,扎根基层永不悔,不知苦,不觉累,王淑萍依然不忘初心,用她一心为民的信念,守护着社区居民的安康,永无止境…



综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