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伤 短术程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首例“针孔”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成功实施

  • 2022-05-26
  • |
  • 来源:河南公共频道健康同行
  • 浏览次数:3146次

      近日,信阳市54岁的何女士因反复出现“活动后胸痛、胸闷”的症状,后到当地医院就诊,但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可吓坏了何女士及其家人。

超声心动图提示“1.左室壁弥漫性增厚,左室流出道重度狭窄2.左房增大3.二、三尖瓣轻度返流4.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再加上4年前何女士就因“冠心病”住院并且置入了冠脉支架治疗,既往还合并有16年的“高血压病史”和“肾脏病史”,4年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病史”,何女士病情严重且复杂,不适症状逐渐加重,多方打听和几经周折后,何女士慕名来到了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寻求救助。


术前制订手术方案

何女士住院后,刘雷副主任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检查,并且积极与国内和省内的专家讨论病情及诊疗方案,心脏磁共振和超声心动过图检查发现何女士左心室心肌和室间隔肥厚尤其严重,室间隔最厚处20mm,左室流出道重度狭窄,流速4.2m/s,压差72mmHg,是正常人的3倍以上,SAM征阳性,手术指征明确,积极排除手术的禁忌症,行心脏冠脉CTA检查提示“心脏冠脉和冠脉支架内均未见明显狭窄”,与何女士及家属沟通后,准备为她施行一种先进的、微创的治疗方式——“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室间隔射频消融术”。

这项技术是一项先进的治疗手段,效果显著且安全,能明显减短了住院时间、极大节省了住院花费、显著降低了手术风险,此项技术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暂时还未开展,何女士了解之后仍然选择进行手术。


术中操作


射频消融针

5月24日下午3时,何女士走入麻醉与围术期医学部的大门,参与本次手术的有刘雷副主任团队、麻醉与围术期医学部的王志涛副主任、超声科的张晓光医师。随着射频消融针刺入皮肤开始,手术正式开始,射频消融针到达预定位置后,就开始射频消融的治疗,刘雷副主任和董刚主任专心致志的进行着手术操作,王志涛副主任全程紧盯心电监护仪,张晓光医师积极配合着彩超机器的调试,整个消融过程持续有大概5分钟,对室间隔两个部位分别进行消融,射频消融的结束也就意味着本次手术的完成。

检验本次手术的成功与否就看超声心动图的检查结果了,“左室流出道流速2.5米/秒,压差25mmHg,手术很成功”,刘雷副主任兴奋地说道。

术后测量压差

隔日,何女士就顺利下床进行活动,胸闷、胸痛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整个手术的创伤仅有“针眼”大小。刘雷副主任告诉她,次日复查结果良好的话,何女士就能出院回家静养了。何女士和家人对心血管外科全体医护人员表示了由衷的感谢,对刘雷副主任团队赞不绝口。

术后评估手术效果

心血管外科的此例“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室间隔射频消融术”也使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成为又一个正式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之一。

专家科普


肥厚型心肌病是临床上较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全球发病率约为0.2%-0.5%,估计患者总数为1500-2000万。其中,约70%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因心肌过度收缩,心室壁肥厚引起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心输出量不足,从而引起运动耐力下降、呼吸困难、心前区疼痛、发力头晕与晕厥、心悸、心力衰竭等症状。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手段有药物治疗和室间隔减容治疗,药物治疗以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抗心律失常药物为主;手术治疗包括室间隔部分切除术、无水乙醇室间隔消融术和射频消融术,可逆转由流出道梗阻引起的心衰进展。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创新治疗策略。手术采取完全超声引导,消融针经体表穿刺,再由心外膜进入室间隔心肌内,施行射频消融。通过调整射频消融电极和射频消融系统向肥厚的心肌传递射频能量,促使心肌细胞脱水、坏死,以达到解除左室流出道梗阻的效果。手术路径短而直接,能够精确到达靶点,极大地减少了患者的创伤,住院时间短,恢复快。

来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宣传中心



综合新闻